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精品课程 >> 田径 >> 课程简介

一、《田径》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已有68年的办学历史。1942年,贵州童子军专科学校始办体育教育专业(中专),1952年开始招收两年制体育专科学生,到1959年开始培养四年制体育本科学生。在这期间,田径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在当时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后,田径课程建设得到了重视。经过几代田径教师呕心沥血的辛勤工作,田径程2007年成为贵州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并于2008年成功申报并获批成为贵州省省级精品课程。回顾60多年田径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初步建设阶段(1952年~1972年) 

1952年,贵师范学院体育系开始招收一年制体育班和两年制体育专科,田径课程被列为专业课程。初创时期,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课程是学习、摸索阶段,沿袭着前苏联体育院校的教学体系,包括教材、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等。田径课程的教学过程是以提高专项运动技术和运动成绩为主要教学目标,对专项教学与训练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要求较低。当时田径教师较少,所选用的教材基本上沿袭了前苏联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内容,教学场地简陋,器材紧缺。田径教师积极投身于田径教学之中,教学方法在摸索中得到了改进和提高,达到了本课程的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的研究工作也初步开展,为田径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这个阶段涌现出韦曾辉副教授、程铭盘副教授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老一代《田径程主讲教师。 

(二)全面建设阶段(1972年~1995年) 

1972年,体育系恢复招生,1977年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1995年前每届学生均在50人以上,田径课程迎来了迅速发展的机遇。田径课程作为体育专业的主要课程,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开始了全面的建设工作。80年代,田径课程的教学理念在不断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突出师范特点,大力贯彻“三基、四会、”,培养合格的中学体育师资;第二,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开展“如何上好一堂课”的训练,提高教学效果;第三,加强教学研究,强化课后总结,通过课外田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90年代,田径课程教学理念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田径课程教学在继承传统教学体系和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突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了田径课程理论的教学。在此期间,对《田径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多次修改,田径专业教师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工作,发表论文,自编理论课讲义、教学参考书,经过全体田径教师的辛勤努力,1995年田径课程被贵州师大评为首批优质课程。在这一阶段,首先是充实教师队伍,通过以老带新、进修培训等措施,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经过多年努力,部分田径教师在省内乃至全国体育院系中享有一定的声誉。宋世林副教授在田径教学和裁判领域受到全国同行的赞誉;余丛辉教(原省体委主任,现已退休)在全国田径界有较高知名度,由于工作卓越,被调到省体委担任主任,直至退休;杨耀增副教授在田径成绩的整和收集方面成绩突出,颇具权威;吕庭中副教授在田径运动场地设计及激光测距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受到业内人士好评。此外,田径课程学团队,坚持开展运动训练,指导学生进行田径训练,培养了一批贵州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冠军。他们在教学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撰写了大量的教学论文,参编了高校田径专修教材和有关的教学参考书。其次逐步调整教学体系,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促进了田径课程的改革,使田径课程建设逐步趋于完善。1995年,田径课程确定为贵州师范大学重点建设课程,被评为优秀课程。这个阶段涌现出余从辉教授、宋世林副教授、杨耀增副教授、吕庭中副教授、彭家伦老师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田径程主讲教师。

(三)改革创新阶段(1995~至今)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田径课程将改革、创新作为课程建设与发展的方向。特别是1997年开始实施《课程方案》以后,田径课程学团队积极研讨,多次修订教学大纲,突出健身锻炼方法和学生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理念,牢牢抓住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这一主线,体现课程改革方向。在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全方位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努力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一体化。通过开展教学讨论、自制CAI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为充实现有教材的不足和教材使用的不便,教师自编了多部实用性教材,孟刚教授主编了教育部推荐教材《田径》,罗建新教授编著了《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杨柳教授主编《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理论与实践》。此外,还有5位教师参加主编了教育部推荐的全国高等学校体育专业师范类教材。近年来,多名教师受到表彰。其中,孟刚教授作为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以认真的工作态度无私的奉献精神、崇高的职业道德、严谨的科学态度、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造性学术思想致力于田径课程的改革创新与建设发展,受到学校、体育界好评,获得多种荣誉。2002年遴选为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首位硕士生导师,2004年被评为贵州师范大学模范教师,2005年被评选为贵州省省管专家,2007年获黄如论优秀教师奖,2008年获贵州师范大学本科学质量奖和优秀共产党称号。在田径课程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田径课程2007年被评为贵州师范大学精品课程,6位教师关于田径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研究成果获学校科研成果奖。2008年,田径课程申报并获批成为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的精品课程。这个阶段涌现出以孟刚教授、徐宏教授、张国华教授、杨柳教授、罗建新教授、刘颖副教授,郑建军副教授,马玉平副教授、曾晓进副教授(在读博士)以及赖小玉、余立功(现为省体育局竞赛处副处长)、龙岭、覃波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田径程主讲教师。    在新的发展时期,田径课程依据社会发展需求,提出“立足贵州、面向西南,辐射全国”的功能定位,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根据田径运动的双重属性,提出“淡化竞技性、强化健身性” 新教学思想,从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围绕增强学生健康,提高运动参与,增强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从教学方法、手段、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诸方面,改革教材、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自主式”等学习理念、学习方式在教学被普遍采用,教学方法“情景化”、“游戏化”更加重视。特别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主动走出去,与社会接轨,让学生担任田径运动会裁判,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有机地结合,提高学生运动水平、运动能力,在每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都名列全省高校前三名。在加大校内田径课程改革力度的基础上,田径课程学团队积极加强科学研究,近5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主持省长基金课题一项主持省哲社科研课题一项(已结题) 、主持省体育局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三项教育厅教学科研项三项、市哲社研究课题一项;发表教学科研论文80多篇在田径运动教学和训练基础理论等诸多领域的研究颇有成效,其中孟刚教授在权威期刊《体育科学》上发表了《略论终身体育与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改革》《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论文两篇徐宏教授在权威期刊《体育科学》上发表了《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的地域分布特征的研究》、《我国西部地区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两篇,张国华、罗建新、杨柳教授和赖小玉副教授、曾晓进副教授(在读博士)等在重要期刊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罗建新教授、曾晓进副教授在2007年11月广州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会论文报告会”上,大会贰等奖和壹等奖。当前,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田径课程正沿着改革之路,深入、有序、健康地发展着,我们期待着田径课程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怀和更大的支持,并不断加强田径课精品课程的建设。当前,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田径课课程教学团队全体成员正在为把田径课程建设成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