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本科生教育 >> 政策文件 >> 正文

体育学院教学资源

责任编辑: 2015/11/23    点击:[]

一、教学设施

1、教学设施满足教学需要情况

随着各学院搬进花溪校区,办学空间得到极大改善。多媒体教室、运动人体相关实验室、案例教室、计算机以及信息网络等设施,具体如下:

1.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室11个,研究生专用教室2个,面积750平方米,设备能够保障教学需要。

2.案例教室:有12个共计500平方米。

3.实验室:学院目前有贵州省级体育科学实验室教学示范中心900平方米,设备仪器价值1456万元,具体实验室有:

1)人体及运动解剖实验室:多功能旋转椅QE—1、有氧功率自行车818E、可见光分光度仪VIS—7220);

2)运动生理生化实验室:心理学数据处理系统BIOPRO、气体代谢测定仪MetalYZer3B

3)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血乳酸分析仪YSI—1500、心率遥测仪PalarS610i;

4)体育保健实验室:双通道温热磁场振动治疗仪 TM-3200、上肢功率自行车881E;

5)机能测评实验室: 专业无氧功率自行车894E、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系统APAS—20006)体育测量与评价实验室:全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尿十项测定仪PU—4210AIN心血管功能测定仪E2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CARY100TECHNOGYM测试跑台HC1200,身体成分分析仪S/T BOD POD,气动训练装置(7)SCHUR,三分类血液分析装置CA-500,等速肌力测试/康复系统 ISOMed2000

4.计算机:专门计算机教室1个,有可上网计算机25台,研究生专用计算机15台。

5. 信息网络设施: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高、基于公共数据平台的数字化校园网络及无线网络覆盖全校。数字资源总量超过32TB,电子图书64万余种,外文电子图书1万余种(每年更新),提供使用中外文数据库59个,自建数据库9个,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分中心”、“贵州省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贵州省地方文献信息研究中心”、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贵州省图书馆联合书目检索系统、“中学示范图书馆模型试验平台”。

6. 体育场地场馆:宝山校区包括有综合体育馆8241.8㎡、网球馆2095.52㎡、塑胶篮排球场5560㎡、田径运动场18780㎡,学生宿舍区篮球羽毛球场地792.4㎡;白云校区包括有乒乓球场地1941.6㎡、体操厅450㎡、篮排球场3700㎡、田径运动场31400㎡、羽毛球场1500㎡;花溪校区包括有风雨操场5310.4 ㎡、二号运动场33337㎡、室外排球、网球、足球场17697㎡,总计有130805.72㎡,完全可以满足体育专业教学与科研的要求。

 

 

4  体育学院2012年度新增800元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一览表

实验室名称

序号

新增设备名称

型号

单价(万元)

数量

机能评定实验室

1

数字气压表

GPB2300

4000

1

 

2

功率接收器

839E

1600

1

 

3

数码摄像机

NEX-VG20EH

14100

4

机能训练实验室

4

涡轮

DVT

7000

1

合计

26700

7

 

 

 

 

 

 

 

 

5  体育学院2013年度新增800元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一览表

实验室名称

序号

新增设备名称

型号

单价(万元)

数量

生理生化实验室

1

反应时测定仪

BD-II-S10A

2491

3

 

2

单子反应时测定仪

FYS-I

1182

1

体育保健实验室

3

心肺复苏模拟人

 

2340

1

合计

6013

5

6 体育学院2014年度新增800元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一览表

实验室名称

序号

新增设备名称

型号

单价(万元)

数量

机能评定实验室

1

便携式体脂测量仪

HBF-701

1499

1

生理生化实验室

2

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899

1

机能训练实验室

3

解剖3D教学软件

3D-BODY

2126

1

合计

4524

3

 

7  体育学院800元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基本情况一览表

序号

仪器名称

型号

购置时间

单价

台数

是否完好

3

运动生物分析系统

APAS-2000

2003/5/14

209170

1

 

4

可见分光光度计

VIS-7220

2003/5/12

3500

5

5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CARY100

2007/12/31

125559

1

6

专业生物力学三维测试台

 

2008/12/29

160000

1

7

反应时测定仪

BD-II-510A

2007/12/31

1738

6

8

电子肺活量计

EMOVC-101AII

2007/12/31

873

5

9

气体代谢测定仪

MetaLYZer3B

2003/5/14

299800

1

10

八道生理记录仪

ML785

2007/12/31

137885

1

11

生物技能实验系统

12L-420E

2008/12/29

12800

6

14

心理学数据处理系统

BIOPRO

2003/6/30

108800

1

15

台阶实验测定仪

TJY-1

2003/5/14

1220

9

16

心率遥测仪

S610

2003/6/30

7400

2

 

18

超声骨密度仪

OsteoPro

2007/12/31

137049

1

19

温热式低周波治疗仪

HAT-2000

2007/12/31

10542

3

20

双通道温热磁场振动治疗仪

TM-3200

2007/12/31

33735

2

21

心脏除颤器

AED PLUS

2009/12/29

28750

1

22

肺功能自动分析仪

HI-101

2007/12/31

39841

4

24

多功能前庭转椅

S1059

2008/12/29

4500

2

25

24小时全信息动态电固系统

P&D-9000

2008/12/29

70000

1

26

医学仪器系统实验仪

CSY2001D

2008/12/29

7000

1

27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EPPEHDOFF-B124

2008/12/29

58000

1

28

血红蛋白测定仪

HB1002

2008/12/29

1500

6

29

便携式血液乳酸分析仪

LT-1710

2003/6/30

11600

1

30

三分类血液分析装置

CA-500

2007/12/31

57029

1

31

血液乳酸分析仪

YSI1500

2008/12/29

59000

1

32

尿液自动分析仪

PU-4210

2007/12/31

7314

2

33

立定跳远测试仪

HHTC/LT100

2008/12/29

13500

1

34

费活量测试仪

HHTC/LT100

2008/12/29

5800

1

35

台阶实验指数测试仪

HHTC/LT100

2008/12/29

14500

1

36

握力测试仪

HHTC/LT100

2008/12/29

6500

1

37

身高体重测试仪

HHTC/LT100

2008/12/29

11400

1

38

坐位体前座测试仪

HHTC/ZT100

2008/12/29

4500

1

39

台阶实验指数测试仪

TZ-5000-A3Z

2009/12/29

7752

2

40

干涉波治疗仪

VT-71

2007/12/31

137049

1

41

多功能牵引床

DIGIT-TRAC900

2007/12/31

82229

1

42

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

MED2000

2009/6/29

845000

1

43

气体置换式身体成分分析仪

BODPOD

2007/12/31

585445

1

44

自动心血管功能测定仪

AZN-E21

2007/12/31

6506

2

45

上支功率自行车

881E

2003/5/14

15240

1

 

46

专业无氧功率自行车

894E

2003/6/30

34720

1

47

多功能有氧功率自行车

839E

2003/6/30

75320

1

48

田径测距仪

WD-2

2011/4/6

33000

2

49

立定跳远测试仪

5000

2005/12/26

5560

4

50

仰卧起坐测试仪

5000

2005/12/26

3430

4

51

台阶实验测试仪

5000

2005/12/26

6850

4

52

握力测试仪

5000

2005/12/26

3530

4

53

坐位体前屈测试仪

5000

2005/12/26

3947

4

54

肺活量测试仪

5000

2005/12/26

3750

4

55

身高体重测试仪

5000

2005/12/26

4810

4

56

身高体重测试仪

ST-5000-A3Z

2009/12/29

11871

2

57

握力测试仪

WL-5000-A3Z

2009/12/29

3961

2

58

肺活量测试仪

FH-5000-A3Z

2009/12/29

4347

2

59

坐位体前屈测试仪

TQ-5000-A3Z

2009/12/29

10835

2

60

立定跳远测试仪

TY-5000-A3Z

2009/12/29

6408

2

61

智能卡式康复  测试  训练设备

HUR

2007/12/31

497636

1

62

活动跑台

HC-1200

2007/12/31

162448

1

 

总计

 

4202449

125

 

2、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及利用率

 1)学院建立了本科生机房,共有电脑40多台套,供本科生开展相关课程资料查阅和网络教学之用,基本每天都在开放使用。

2)学院建立了省级实验示范中心,购置了相关软件和设备,对有需要的课程进行开放使用。

3)学院的图书资料阅览室周一至周五全天对学生开放。

3、教学信息化条件及资源建设

 学院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基本实现信息化。教学、行政、办公、科研办公室均实现联网,依托校园网,实现教学信息的集中管理、分散操作、信息共享,使传统的教学管理向数字化、无纸化、智能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教师课表查询、教学过程表、成绩登陆、教学质量评价、教师调停课等全部实现网上操作,避免了传统手工操作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实现了教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

4、教学设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部分教学设施与仪器设备陈旧,不能完全满足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的要求。

二、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

1、专业建设规划与执行

体育学院的专业建设主要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借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相关专业的办学经验,结合企业、行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反馈信息,邀请用人单位代表参与,由学院组织确定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计划等专业建设规划,一般在保证培养方案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每4年进行一次专业建设规划调整与修订,特别是根据教学实施情况,每年对教学计划进行微调,以保证教学质量。

2、培养方案的制定、执行与调整

20146月学院依据《贵州师范大学大学2013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意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教指委各专业教学规范以及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结合2014年学校教学会议精神,召开了全院教学工作会议,组织各专业研讨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采用交叉分组、集中的方式研讨培养方案,完成了各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解决入学之初就限定学生职业指向的矛盾。学生选择体育专业尽管存在多种原因,但大多数还是处于对体育工作职业的向往,但是至于体育领域不同职业的责任和性质往往在入学之初并不甚清楚。现有的专业设置形式是在入学之初就限定学生的职业指向,这一作法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些本不愿意从事体育教育工作或不适应做体育教育工作的学生,只是由于被师范类体育教育专业录取这样一个简单原因而不得不被动学习师范教育。由此,本方案在第一学年的课程设置与社会体育专业的完全相同,以便于这部分学生一学年后便可转入社会体育专业,同时,便于接纳热爱教师行业的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以此,也为本专业单一、明确的培养目标提供了支撑。这为将来实行大类招生、完全学分制奠定基础。

2)加强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核心能力,课程教学是培养该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此,本方案加强相关课程的开发与指导,在《学校体育学》、《体育教育学》、《体育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体育教学设计与实施》和各术科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培养,并把《体育教师教学技能考核》作为必修课程,以提升师生对教学能力的重视,提升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3)加强课余体育活动组织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师的主要工作不仅仅是体育教学,在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今天,大课间、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等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创新能力同样重要。为此,本方案专门设置《课余体育理论与实践》、《体育自制器材实践》等课程,并把参与校内外的各类竞赛组织与裁判员工作,进行课余锻炼、课余训练的组织等给予学分认定,力求促进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组织能力的培养。

4)加强健康管理能力的培养。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课程体系中关乎儿童健康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加强未来体育教师的健康管理能力即为理所当然的事。本次方案增设了《健康学》、《卫生学》、《学校体育卫生与安全防护》等课程,并要求《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等相关课程中针对健康、损伤、保护等内容给以补充,提高学生健康管理技能、预防和处理运动损伤的能力。

5) 拓展专业课程技术领域。为避免长期存在的“竞技中心主义”倾向,本次改革拓展民族民间体育课程,开设新运动项目课程。民族民间体育课程在我校开设已有三年时间了,但项目的拓展面较为狭窄,随着课程开设经验积累和从事民族民间体育研究教师的增多,将发挥贵州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优势,拓展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同时,将开设新运动项目课程,如轮滑、街舞、体育舞蹈、素质拓展、定向运动等,此课程在开设之初将采取集中模式,即所有项目归为一门课程,课程名称为《新运动项目介绍》,随着课程的成熟再分离成若干课程。

6)加强实习实训与见习,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本次改革尤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采用全程教育实习模式,即在校期间不间断地进行包括教师基本功训练、教育见习、教材与教法研究、模拟教学、教学实践等内容在内的实习模式,其中在大四上学期再重点集中实习(大多学生将参加一学期的扶贫顶岗支教)。其次,采用分阶段见习,进行专业实践能力拓展。从大一到大三,每学期实施16+2周教学形式,其中,2周专门开展竞赛组织、裁判技术等级培训与实践、素质拓展等系列活动。再次,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即对大学生实践活动、学科竞赛、校内外科技创新活动学术活动及各种文体活动中获得的成绩给予学分认定,强化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

运动训练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了课程设置的与时俱进,更换掉过时的课程,新增一些较为新兴的课程,如在专业课程设置去掉生物力学类课程和等学生难以掌握切不太实用的课程,增设运动训练过程控制等新兴课程。

2)缩小了课程总学时。运动训练专业以前最低毕业学分为170学分,现在只需要165学分就可以毕业了。

3)调整了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的比例。专业总学分165,选修课程学分40,占总学分的24.2 %。实践环节学分96,占总学分的 58 %。按照我校教务处教学大纲修改的要求,减少理论课授课时数,增加实践实训环节的授课时数。如《体能训练法》课程由2学时增加到了3学时,同时课程名称也由《体能训练》 更换为《体能训练法》,实践环节课时总数不少于32学时。完整的培养大纲的实践实训课程比例达到了58%以上,我院运动训练专业理论课授课时数为  学分,实践环节课时总数为  学分。

4)对原有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把总课程分为相关学科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方向性课程,课内课程和课外通识课程等,并通过了教务处的审核通过。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学分来看:选修课比重加大,占总学分的29%,本专业为学生开设三大模块共183学分的课,学生修满165学分即可毕业,其中,通识课程模块39学分,专业课程模块100学分,综合实践课程模块26学分。以上模块的选修课程学分为46分,占总学分的29%

2)从课程性质来看:术科课的比重大于理论课的比重。在本专业的专业课程模块中,必修理论课为11门,22学分,术科13门,32学分;选修理论课为12门,24学分,术科14门,28学分。由此可见,本专业注重并强化学生的术科技能,充分体现其专业特色。

3)从专业课程模块来看:专业课程模块的100分中,专业基础课程36学分,是体育学科共同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40学分,依据教育部关于核心课程的规定和本专业的实际,在本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之上设置,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发展方向课程24学分,设有两个发展方向,旨在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就业能力,拓宽就业途径。

3、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培养方案是经过大量调研和专家论证而制定,适合本校及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但仍需要保持对社会需求变化的敏锐嗅觉,及时调整培养方案。目前,部分课程的开设与更新怎样更好的体现地方特色还需要进一步调研与探索。

 

三、课程资源

1、课程建设规划与执行

学院在课程建设规划与执行过程中,秉承育人为本、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着力于对接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立足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在充分体现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下,构建了以教师教育专业发展健身技术指导与经营管理竞赛组织与管理综合实践四大特色方向为核心的专业课程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体育教育核心专业课程群,并对其结构体系进行了优化和整合,并按照专业学科进行了分类建设,对特色课程进行重点规划与培育。

2、课程的数量、结构及优质课程资源建设

1)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资源

运动训练专业近三年每学期开设的课程数量如表8所示,由于12级、13级、14级未毕业,故课程的开设未统计,统计了09级、10级和11级三届本专业实际开设课程率。2009级设置课程57门,开设39门,开设比例为68%以上,2010级设置课程50门,开设36门,开设比例为72%,2011级设置课程50门,开设30门,开设比例为60%

8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开出情况

 

课程设置门数

课程开设门数

课程开设比例

09

57

39

68.4%

10

50

36

72%

11

50

30

60%

在课程结构、学时等方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由通识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综合实践课程模块构成(详见图5),三大模块相互支撑、共同促进。其中,专业课程模块由相关学科基础课程、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发展方向课程(即教师教育课程)组成。课程结构在形态上表现为学术课程、术科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由于本专业力求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这样一个具体、单一的目标,由此,在发展方向课程上也就专注于教师教育课程的开发。

目前2014级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数量和学分情况:总学分167,选修课程学分共计38分,占总学分的 22.9 %。具体如下:

①通识课程(39学分)。通识课程完成大学生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培养,由学校统筹安排通识课程必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式与政策、贵州省情、大学计算机、大学英语。选修:大学英语I-IV提供课程等。

②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必修8学分,选修2学分):主要开设有管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卫生学、礼仪与交际、健康学等课程。

③专业基础课程(31学分),使学生掌握体育学理论(包括理论、历史和方法)和体育基本能力、素质,着力拓展学生知识面,扎实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主要开设体育学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史、体育保健学、体育科研方法、田径运动、篮球运动、武术、体操运动等。

④专业核心课程(必修42学分),使学生掌握学科教学理论,注重体现综合性教育,体现学科之间的交叉整合,以适应“以综合课程为主”的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主要包括足球运动、排球运动、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介绍、新运动项目介绍、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主项提高理论与实践、副项提高理论与实践、游泳与救护、体育游戏、健美操、休闲体育娱乐、羽毛球、乒乓球、跆拳道等

⑤教师教育类类课程(17学分),据培养目标而设的模块,本专业专注教师教育类。教师教育类课程是必修课程,体现体育教育专业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中小学体育教育师资,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师范性特征。中小学教育基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体育教学设计与实施、课余体育理论与实践、教师专业发展、体育基础教育改革前沿与热点、体育教育法规与案例分析等

⑥综合实践课程(27学分)。综合实践课程目的是强化师范生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和素质拓展,教育实践为学生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真实环境,学生在教育实践中提高专业素质,在教育实践中理解教育、研究教育、逐步形成教育能力和专业情意。主要包括通识实践课程、专业综合实践课程(专业实习、见习、毕业论文)、教师教育类专业职业基本技能训练(体育教师教学技能考核、裁判技术等级考核)等。

    (2)运动训练专业的课程资源

运动训练专业近三年每学期开设的课程数量如表9所示,由于12级、13级、14级未毕业,故课程的开设未统计,统计了09级、10级和11级三届本专业实际开设课程率。2009级设置课程55门,开设37门,开设比例为67%以上,2010级设置课程51门,开设39门,开设比例为76%,2011级设置课程51门,开设37门,开设比例为73%

9 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与开出情况

 

课程设置门数

课程开设门数

课程开设比例

09

55

37

67%

10

51

39

76%

11

51

37

72.5%

在课程结构、学时等方面,2014级运动训练专业总学分165,选修课程学分40,占总学分的24.2 %。实践环节学分96,占总学分的 58 %。在具体的课程设置时,以“基础扎实、技能突出、教学能力强”为人才培养根本要求。专业课程设置从稳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专业训练能力及体育教学能力出发,以“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发展方向课程”等系列课程来体现出相关技能能力和理论基础知识的关系。

①通识课程(39学分)。通识课程完成大学生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培养,由学校统筹安排通识课程必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式与政策、贵州省情、大学计算机、大学英语。选修:大学英语I-IV提供课程等。

②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必修4学分,选修4学分):健康学、卫生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公共关系学、心理学、民事诉讼法等课程。

③专业基础课程(必修16学分,选修16学分):培养学生掌握较为先进的运动训练理念、扎实的运动训练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开设课程有体育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医务监督、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体育竞赛学、竞技运动史、田径运动、篮球运动、足球运动、体操运动等专项理论与实践等。

④专业核心课程(必修 34学分,选修8学分):提升学生的运动训练指导能力、竞赛组织管理能力及相关的体育学基础理论知识,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主要开设有运动选材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管理学、运动医务监督、体育竞赛学、专项主项理论与实践(多个专业小项)。

⑤发展方向类课程(必修8学分,选修12学分):培养学生竞赛训练能力和赛事组织策划与管理能力、体育教学能力以及与就业或深造相关的课程,包含竞训组织与管理方向和体育教师教育方向课程模块。㈠竞训组织与管理方向类: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体育赛事营销与策划、课余训练理论与实践、新兴运动项目介绍、教练员学、运动训练过程控制、体育赛事推广、运动员机能评定、运动技术诊断、体育公共关系。㈡体育教师教育: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学校体育学、体育公共关系、新兴运动项目介绍、体育器材自制与应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实践、课余训练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

⑥综合实践课程24学分。综合实践课程主要训练和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实践技能锻炼,以形成健康态度和实际工作能力,促使其形成正确就业观、创业观、事业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健全其人格。其中通识类综合实践课程6学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军事理论与训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业类综合实践课程10学分:教育实习、毕业论文。专业职业基本技能训练课程4学分:裁判技术等级培训、运动竞赛组织与裁判员实践、运动训练实践活动调查、运动技能展示与表演、代表队训练、国内外比赛获奖、科学研究等。专业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课程4学分。

3)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资源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近三年每学期开设的课程数量如表9所示,由于12级、13级、14级未毕业,故课程的开设未统计,统计了09级、10级和11级三届本专业实际开设课程率达77%以上,其中09级实际开设率为77%10级和11级分别为81.5%。见表11

10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开出情况

 

课程设置门数

课程开设门数

课程开设比例

09

62

48

77%

10

54

44

81.5%

11

54

44

81.5%

在课程结构、学时等方面,目前2014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数量和学分情况:总学分166,实践环节学分 84,占总学分的 50.6%;选修课程学分 40,占总学分的24.1%。具体如下:

①通识课程(39学分)。通识课程完成大学生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培养,由学校统筹安排通识课程必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式与政策、贵州省情、大学计算机、大学英语。选修:大学英语I-IV提供课程等。

②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必修4学分,选修4学分):主要开设有管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卫生学、礼仪与交际、健康学等课程。

③专业基础课程(必修29学分,选修18学分):主要开设有体育概论、体育史、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科研方法、田径I—II、篮球、武术、体操、排球、足球、体育心理学、体育统计学、学校体育学、定向越野、拓展训练等专项理论与实践等。

④专业核心课程(必修 24学分):主要开设有社会体育导论、体育舞蹈、乒乓球、羽毛球、大众健美操、跆拳道、主项提高1-11{篮球、体育舞蹈、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踏板操、搏击操、街舞、肚皮舞等)}、副项提高{体育舞蹈、网球、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踏板操、搏击操、街舞、肚皮舞等)}等课程。

⑤发展方向类课程(必修12学分,选修10学分):培养学生健身技术指导能力、健身咨询指导能力以及组织经营管理能力的课程,包含健身技术指导与经营管理方向和健身咨询与经营管理两个方向课程模块。(一)健身技术指导与经营管理方向类: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瑜伽与健身、游泳与健身、网球与健身、体育产业经济学、体育营销学、体育赛事管理、体育法学等课程。(二)健身咨询与经营管理:健康评价与运动处方、大众健身安全防护、推拿按摩、运动损伤防治与急救、体育产业经济学、体育营销学、体育赛事管理、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体育法学等课程。

⑥综合实践课程26学分。综合实践课程主要训练和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实践技能锻炼,以形成健康态度和实际工作能力,促使其形成正确就业观、创业观、事业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健全其人格。其中通识类综合实践课程6学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军事理论与训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业类综合实践课程12学分:教育实习、毕业论文。专业职业基本技能训练课程4学分:裁判技能、体育行业职业资格技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技能、实践调查技能、口才与交际技能、教师资格证等相关专业职业基本技能课程。

4)优质课程资源

五年来,共有4门课程经学校批准成为校级精品课程,其中《田径》和《体育与健康》获批成为贵州省精品课程;有2门课程正在努力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有5门课程基本完成了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

11 精品课程建设

序号

课程名称

级别

批准单位(年份)

主讲人

姓名

职称

 

1

田径

省级

2008

 

教授

 

2

篮球

校级

2009

胡海鹰

教授

 

3

运动生理学

校级

2010

 

教授

 

4

田径

校级

2010

张国华

教授

 

5

排球

校级

2011

卢塞军

教授

 

6

体育保健学

院级

2011

 

教授

 

7

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院级

2011

  曾晓进

教授

 

12 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课程名称

网站链接

田径

http://210.40.64.133/eol/jpk/course/welcome.jsp?courseId=1080

篮球

http://210.40.64.133/eol/jpk/course/welcome.jsp?courseId=1546

运动生理学

http://210.40.64.133/eol/jpk/course/layout/default/index.jsp?courseId=1231

田径

http://210.40.64.133/eol/jpk/course/layout/default/index.jsp?courseId=1241

排球

http://210.40.64.133/eol/jpk/course/layout/default/index.jsp?courseId=1248

3、教材专著

明确基础核心课程教材经典化,特色优势课程自主化教材选用基本原则。如表13所示,近三年来,共出版教材专著11部。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教材2部,其他出版教材专著8部。

13 教材建设

 

序号

教材名称

作者

出版单位

1

民族传统体育学

姚鑫等参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峨眉环禅道太极拳

姚鑫等参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大学体育与健康

姚鑫主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

4

变迁、互动、交融与发展——现代化进程中台江苗族体育调查研究

曾晓进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

贵州蓝皮书                  贵州社会发展报告         2014年)

朱江等参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6

运动生理学应用探究

石家瑾主编

中国现代教育出版社

7

游泳与救生

杨建华主编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8

田径教学与训练

刘金凤参编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9

乒乓教学、训练与竞赛

刘积德主编

中国商务出版社

10

网球运动发展理论研究与学练实践

刘积德参编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11

《足球健身理论诠释与实用性研究》

曹波参编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4、课程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多媒体设备故障不断。

虽然每个教室均配置了多媒体设备,但是部分设备经常处于不能正常使用,不是投影仪出故障,就是电脑出故障,

对策:派专人定期进一步更新和修护,落实到位。

2)课程资源开发没能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结合起来

受时代与观念的局限,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学科本位,教师中心主义倾向。课堂中,教师是主宰,是权威,以“讲”为主的教学活动贯穿了整个课堂,教材也是根据教学大纲来设计的,没有多大的弹性。

对策:突出强调一种开放的理念,提倡“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要通过师生的积极互动,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建课程的过程。

3)尚有更多的课程资源需要进一步开发,特别是网络课程资源库的建设需要进行重点建设与突破。

对策:进一步加强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和完善相关课程的试题库、案例库,进一步开发网络课程,积极鼓励教师加强课程建设,争取3-5年内建立完善的专业课程资源库,并提高其利用率。

四、社会资源

1、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措施与效果

学院一方面以“对口支援、帮扶共建”为契机,先后与厦门大学、台湾台湾玄奘大学等国内大学建立了专业建设、学生培养互通平台,一方面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出发点,先后与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省民委以及茂阳投资有限公司、中天倍力体育发展公司等政府职能单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目前已建立“贵州省体育学科国培基地”、“贵州省体育专业考试基地”“贵州省农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基地”、“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等基地,这一系列基地的建设为我院人才培养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资源,教学质量得到逐年提高。最后,学院在承担办学主体投入的同时,在全民健身路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器具、多功能健身器械等方面也得到了相关职能部门、企业和广大校友的资助,这些资助促进了学校体育和全民健身的顺利开展。

2、共建教学资源情况

学院与贵州师大附中、都匀一中、贵阳市第六中学、贵阳市第七中学、凯里一中、安顺市笫二高级中学等学校建立了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见表14),与贵阳市体育局、贵阳市各区文体局、贵州省体育局游泳管理中心、贵州科奥文化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中体倍力中天健身俱乐部责任有限公司等体育产业部门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从而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场所,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许多课程教师还组织学生到贵阳市的各种比赛参加裁判工作,学以致用,使学生的组织、策划及实践能力、专业素质得到大大提高。

14  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情况表

基地名称(地点)

共建单位/ 签约时间

承担教学任务

可接纳量

(人/年)

2012—2015学年 实际接纳量(人次)

1

师大附中

2003

实习实训

20

52

2

凯里一中

2005

实习实训

10

6

3

贵阳市七中

2006

实习实训

20

38

4

都匀一中

2007

实习实训

10

6

5

安顺市二中

2007

实习实训

10

4

6

贵阳市六中

2008

实习实训

10

12

7

贵阳一中

2009

实习实训

10

6

8

镇宁民族中学

2009

实习实训

10

3

9

贵阳市十中

2010

实习实训

15

25

10

贵阳市实验三中

2010

实习实训

15

35

11

贵阳市第八中学

2011

实习实训

10

22

12

贵阳市二中

2012

实习实训

10

27

13

贵阳市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2012

实习实训

15

30

14

金沙一中

2014

实习实训

10

2

15

榕江一中

2015

实习实训

10

0

16

贵州省体育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

2003

实习实训

20

6

17

贵州科奥文化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2005

实习实训

20

10

18

贵州中体倍力中天健身俱乐部责任有限公司

2008

实习实训

20

15

19

贵阳市飞锐健身俱乐部

2010

实习实训

20

15

20

贵阳茂阳投资有限公司师大体育活动中心

2013

实习实训

20

12

21

铜仁民族中学

2015

实习实训

20

10

22

贵阳二十四中

2013

实习实训

20

10

4.4.3 社会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主要问题:本专业专业实习为分散实习为主,实习过程跟踪与实习效果评定存在形式主义倾向。本专业为新办专业,社会贡献率目前没法评定,社会捐赠统计无法确定。

对策:建设固定实习基地,力争确保每个本专业学生都能在自己感兴趣的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实训,加强毕业生回访制度,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库,定期策划举办返校交流活动。

上一条: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质量标准 下一条:体育学院本科教育定位与目标

关闭